- 宋国青;
根据近一段时间的经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文章提出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正在消失,逐步走向一个周期越来越不明显甚至更接近于随机波动的过程。同时,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不是一个理想的组合,虽然通胀还算温和,但经济增速偏低,对此,文章给出一些可能的解释。鉴于近年来社会融资的变化对货币度量提出新的挑战,应用银行间市场利率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从4月份银行间市场利率看,目前货币政策如果想放松,仍有一定操作能力,尚未进入货币政策想放松而无法实现放松的内生性紧缩态势。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要淡化经济周期,"走碎步"而不出现明显周期的调控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更好一些。
2012年33期 No.69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鞠建东;
我国已从一个世界贸易的小国成长为大国,开放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文章讨论了中国开放新阶段的主要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实现新阶段目标的可能路径。着重讨论了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东亚经济体系即华夏共同体,形成北美、欧盟和东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并据此建立世界经济新体系的构想。
2012年33期 No.696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振宇;胡俞越;刘晓雪;
文章基于全球的视角进行研究,认为能源、土地、劳动及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主要成本不可逆转地增长与多年来不断积累的超额货币,是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率上升与经济增长率下滑最重要的原因;通货膨胀率上升与经济增长率下滑绝非短期的暂时现象,而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趋势性现象。"高增长、低通胀"奇迹已经终结,如影随形的,是滞胀风险的积累。
2012年33期 No.696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卢锋;王豪;邱牧远;
近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开放及其与金融内部改革关系问题发生争论。本文试图以人民币走向可兑换历程为视角,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分析观察有关金融内外改革曾形成的一些共识性看法及发生变化原因,由此寻求对我国金融内外改革关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初步看法是:应直面现实新挑战,将国内金融与开放宏观政策架构改革置于更优先位置,同时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并呼应人民币国际化诉求。
2012年33期 No.696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曹文炼;
当前的经济增长下滑和通缩趋势,与2008年末有着明显不同。宏观政策还应坚持微调预调的取向,财政货币大扩张不可取。当前是进行国民经济第三次债务大重组的绝佳时机,建议财政与央行配合,通过发行外汇票据以及发展外汇支撑的人民币债券,实行1998年以来的国民经济第三次债务大重组,支持保障民生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进一步改革开放。
2012年33期 No.69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祝合良;
黄金市场是进行黄金买卖的交易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变迁的历史。本文对于黄金市场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即金本位制出现前、金本位制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信用本位时期进行了历史回顾与特点归纳,并对黄金市场的结构、主体、分类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指出当前黄金市场发展的特点是实金交易为基础,衍生物交易占主导;场内与场外市场并存,场内市场占先;供需双方是基础,做市商起主导作用;黄金市场具有区域性,但更具国际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黄金市场发展概况与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
2012年33期 No.696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徐建国;
在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地方债的累积,引起了担忧。文章从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中央负债稳中有降,地方负债低位上升,2011年回落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我国政府总体负债保持稳健。地方负债的上升,根源于现有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地方政府担负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却缺乏相应的财政来源和融资手段,只有向银行借贷。化解地方债风险的根本,在于促进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并试图探索合理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
2012年33期 No.69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万军;
当前,发达经济体新兴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各国都将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研发投入的规模持续扩大,对科技人力资源的竞争不断加剧,更加注重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来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在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明确政府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合理定位,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遵循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积极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012年33期 No.696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文海;
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
2012年33期 No.696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3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廖英敏;
随着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电子商务在社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流通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对目前我国网络零售规模大幅增长、网络零售市场各类主体快速成长、网络零售用户数量较快增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售业存在缺乏有效的赢利模式、网络零售商行为欠规范,经营诚信有待提高及物流配送服务能力提升慢等问题。并指不断改善的外部环境将为网络零售市场创造较快发展的条件,而激烈竞争推动网络零售市场进一步发展。
2012年33期 No.696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刘龙;李文国;
本文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发展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等方式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2012年33期 No.696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