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

China Market

本刊特稿

  • 从总需求预测的角度看利率

    宋国青;

    我国由于利率管制,银行存款利率变动频率很低,导致用月度季度数据估计货币需求的一些困难。通过票据融资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关系分析,认为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有显著影响,贷款利率与CPI相关性较好,与PPI相关性不强。结论是贷款利率与银行间利率之差的波动与宏观调控的不同方式有关。贷款数量控制可以直接导致贷款利率高于银行间利率,由此导致的贷款利率与正常贷款利率之差可视作信贷额度的价值。资本充足率如果构成有效约束,也能提高贷款利率与银行间利率之差。

    2014年07期 No.770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前沿理论

  •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与趋势研判

    贾康;

    以全球视野的角度指出目前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运行状态总体向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减少。在国内,指出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搭建稳健的货币政策给经济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空间,经济增长在7.5%左右趋稳下抓住国内与国际的双重机遇,积极推进深层改革。对中国今后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形势作出了研判。

    2014年07期 No.770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建议

    张永军;

    2013年中国工业及实体经济部门稍显低迷,房建市场交易相对活跃;生产价格与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新增就业人数增多;内需有所不足。认为经济需求不足与金融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对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新兴经济体发展的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将影响出口、投资规模下降将、消费增长将保持平衡、通胀压力有所减轻、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等。建议应该抓住现在经济有较快增长的潜力的时机,尽可能挖掘这个潜力,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同时加大财税政策力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与结构;适当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大国际热钱的审查力度;调控目标至合理区间等。

    2014年07期 No.770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需求结构对宏观调控的影响及中国政策抉择

    李春顶;夏枫林;

    需求结构包括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和贸易净出口结构三个方面,而需求结构会通过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主体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需求结构的特点是:消费结构中,消费水平低、占GDP比重少;投资结构中,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占GDP比重大;出口结构中,贸易附加值低、集中度高,服务贸易相对滞后;三大需求比重结构中,消费比重偏低而投资比重偏高。中国宏观调控需要根据需求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完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调控效果。

    2014年07期 No.770 1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利益均衡视角的社会建设CGE模型研究

    鄢圣文;

    西方社会建设研究基于一般均衡理论,从福利经济学视角研究资源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分配,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逐步被应用于分析社会建设政策问题。国内研究缺少定量分析,难以为政策有效性评估和最优建设路径选择提供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支撑。中国当前社会建设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起因于利益分配不均衡,要充分认识转型期社会建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厘清转型期社会建设的发展路径,可以将主要用于经济和环境领域的CGE模型引入到社会建设研究中,纳入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部门,从利益形成与冲突博弈、利益调整和资源分配、利益表达和行为矫正、利益均衡与分享式发展四个方面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社会建设政策,为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清晰的路径指导。

    2014年07期 No.770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金融市场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研究

    唐滔;

    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分析框架下,指出我国的政府性债务总体风险可控,但债务率、偿债率指标表明地方债务风险较大。回顾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向市场化演进的历史,分析历次融资模式变化的进步与局限。着重分析地方融资平台"权、责、利"不对等导致的"预算软约束"问题,认为"缺约束、不规范、低效率"的融资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提出了未来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2014年07期 No.770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发行科技创业彩票的必要性分析及可行方案研究

    曹雪姣;周利国;夏鸿义;

    近年国家通过多种激励手段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而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随着彩票业的迅猛发展,且彩票具有强大的筹资功能,一些学者认为发行彩票是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将此类彩票定义为科技创业彩票。分析狭义的彩票收入——我国彩票公益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情况,对广义的彩票收入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对我国彩票资源的规模进行预测和分析,从成本、收益两个角度对发行科技创业彩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2014年07期 No.770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发展趋势探究

    张琦;闫洁;

    在梳理2013年股权投资市场本土民营机构募资遇冷、IPO向产业链纵深转变、LP投资节奏放缓、新股发行审核工作暂缓等事件的基础上,对新一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作以展望,指出2014年IPO向产业链纵深转变、机构策略转型看好并购、LP投资信心增强且偏好"5+2"型基金、IPO依旧是VC/PE首选退出方式、机构"跨业"监管仍有待落实等趋势。

    2014年07期 No.770 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

  • 纺织业内外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竞争力比较分析

    吴翌琳;谷彬;

    纺织业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传统的产业之一,在国计民生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纺织业经济类型结构是非国有经济相当活跃,国有经济所占份额有限。依据第1次经济普查的数据资料,就纺织业内外资经济进行对比分析,目前外资企业纺织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1/3以上,表明纺织业外资经济在中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以全国31个省市的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及其他企业共92个交叉类型(西藏没有外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指标体系,引入竞争力分析来研究外资经济在中国各省的发展状况。针对中国纺织业存在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低、缺乏自主品牌,关键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等问题,建议应加强企业与外国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2014年07期 No.770 7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原因分析及对策

    高智;

    认为水泥产能总体过剩。地方政府对行业发展缺乏管控和无原则发展、水泥行业易获短期利益导致集中投资、与技术门槛下降、信息不对称与一些大企业的非理性投资是导致水泥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建议通过四个方面的工作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宏观调控,遏制产能扩张;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淘汰力度,降低产能总量;推进产业升级,推广水泥工业对生活垃圾的协同处理;引导消费升级,推广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

    2014年07期 No.770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钢铁企业营销理念的演变与实践

    李宏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大的技术变革使得市场营销策略变得愈加重要。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适时的进行营销策略的调整和变革已是刻不容缓。以现代营销管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钢铁行业的特点及市场特性,阐述我国钢铁企业营销理念的演变过程,指出我国的钢铁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现代营销理念。

    2014年07期 No.770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构建研究

    迟冰芮;卢玺;

    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势,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于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与竞争力,加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了解联盟中各成员的地位,结合内外环境,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构建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装备制造业联盟。

    2014年07期 No.770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国际零售商业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娱乐体验的零售商业规划设计

    王春娟;

    体验经济时代娱乐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研究国际商业零售与娱乐融合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主题化、娱乐化、休闲化三个方面提出基于娱乐体验的零售商业规划设计。

    2014年07期 No.770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区域经济

  • 区域产业规划的新思维模式研究

    朱文奇;

    在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地面临新挑战的基础上,指出在编制区域产业规划时要建立起以招商为导向的竞争性思维模式,以要素构建为核心的平台生态圈思维模式以及新经济思维模式。确保产业规划能够有的放矢、紧跟趋势,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

    2014年07期 No.770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病背景下北京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路径探讨

    毕娟;

    在"城市病"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社会公共服务的"双刃剑"属性,根据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必须考虑"回应性"、"公正性"、"非歧视性"、"正当差别性"、"价格公正"和"地区承受力"等原则。结合北京实际,北京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可以通过布局优化、多元供给、精细管理、标准提升等几大路径来实现。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公共教育服务的"建、迁、调、控"策略;医疗卫生服务的"建、控、试"策略;社会养老服务的"迁、调、扩"策略;公共交通服务的"建、调、扩、管"策略;住房保障服务的"挤、调、控"策略。

    2014年07期 No.770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需求角度分析江西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因素

    陶裕春;申昱;

    采用2013年江西省老人长期照料调查数据,探索其生活满意度因素。结果发现,在需求满足程度方面,经济、生活照料、情感慰藉、社会支持的满足程度与老人生活满意度正相关;在个人是否易于满足方面,个人承受能力、社会相对地位对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2014年07期 No.770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公共政策

  • 公租房建设的国外经验及借鉴

    王雅玲;

    公租房能够解决城镇中"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但其建设中也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问题;如何多渠道筹集资金,让公租房建设进入良性循环,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待解难题。分析国外公租房建设中的成功经验,解析我国公租房建设中的现有资金来源,结合实际提出应用PPP模式解决公租房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2014年07期 No.770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南水北调生态线建设中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研究

    宋宇;

    品牌联盟是生态农产品顺应市场新趋势、提升品牌核心价值、增强品质信任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南水北调生态线建设中的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实践为案例,借鉴品牌战略与营销联盟相关理论,对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新模式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提出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的核心是生态理念的文化塑造,难点是品牌营销联盟的模式创新,设计出的模式创新与文化塑造方法在南水北调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实践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

    2014年07期 No.770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府与市场协同效应探究

    杜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尤其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实现中国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要努力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效应。阐述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效应是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是破解我国改革攻坚的重要抓手。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效应的对策选择包括加快政府自身改革步伐,实现与市场调节的良性互动;努力创建"服务法治型政府",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增强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效应。

    2014年07期 No.770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