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向东;
对2008-2013年经济增长政策进行回顾与分析,提出中国可以接受经济增速更低一点的建议。同时指出中国应当注意预防金融风险,认为中国不应过快推动资产证券化。
2013年27期 No.742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傅子恒;付永灿;杨宝剑;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公共物品、外部性、自然垄断、收入分配不平等这些"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国家战略安全需要,是国有企业存在的被普遍接受的理由,也由此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担负一定的公益职责。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行政垄断的存在,公共资源配置中易于出现的"粘蝇纸"效应使收入分配向国有企业倾斜;所有人缺位、内外部监督难题与企业经理人信托责任缺失形成的道德风险,使得企业内部分配向管理者倾斜;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留给企业的比重过大,国家收取部分过小而又使用不合理,使得"全民股东"无法分享国有企业收益。需要弱化行政垄断、引进与保持外部威慑以强化管理者的信托责任、优化与发挥工会作用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利益,以及在国有企业内部优化初次分配功能、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二次分配"功能,让国有企业复归"全民所有制"的本位功能。
2013年27期 No.742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银才;
作为发展中农业大国,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是否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到来?学者间有不同的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到2015年,中国农业劳动力为2.5亿左右,第一产业占全社会就业比例将下降到30.5%。"十二五"期间,要力争解决4500万农业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每年平均转移900万人。如果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每年保持在2%,到2030年中国仍将有2亿左右农业劳动力。可见农业劳动力转移将是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分析造成中国"民工荒"深层原因,认为目前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3年27期 No.742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纪志宏;
对中国M2/GDP的比例持续上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M2/GDP的比例上升是近年来中国金融业不断市场化的标志,与中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也受到统计时M2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不断发生变化的影响。现阶段要从转型的角度来观察中国的政策,中国在一定时期内还需加强M2/GDP比例的研究,用动态的研究方法来看待该数据。指出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多重性的。
2013年27期 No.74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小东;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致命风险,合理的贷款定价既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又是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信贷市场的特殊性出发,并结合中国信贷市场实际,阐述了信贷风险在不同信息条件下面临不同的信贷市场结构时,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
2013年27期 No.742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况玉书;
结合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以2007-2011年1912家A股上市国有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上市国有企业与财政支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财政支持决策改变了原来倾向亏损企业的做法,但是还没有与盈利能力相挂钩;就前一年亏损国企而言,亏损额度与财政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目前,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还不明显;大型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财政支持。随着A股估值的回归,政府在给予财政支持时更应着眼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完善信息披露监管机制,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并确保国有经济的地位。
2013年27期 No.742 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政;
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角度切入,解答了如何实现我国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根本性问题。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重要内涵。从供给角度提到产业结构调整,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是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更重要的是对传统产业和现有产业部门进行升级改造。产业结构决定了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消除短缺的同时必须消除过剩;要提升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指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要下功夫解决微观基础的调整动力问题。
2013年27期 No.742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龙;刘庆君;
本文采用DEA和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对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效率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省际钢铁产业的效率存在很大差异,很多省份钢铁产业的效率水平较低,文章通过将钢铁产业生产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表明钢铁产业的生产效率总体呈现提高之势,生产效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或创新,而规模对于钢铁产业的效率提高贡献不大,说明钢铁行业发展应注重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013年27期 No.742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心宇;
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已经我国成为对外贸易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入世后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入世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13年27期 No.742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