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国青;
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同比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GDP的比例与名义GDP同比增长率、住户可支配收入占名义GDP的比例和名义GDP增长率、储蓄存款通胀损失调整后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与GDP实际增长率的比较分析,认为持续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2013年03期 No.71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庄巨忠;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跨越陷阱国家的一个共同点是能够通过创新促使产业升级,从而迈进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一国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共识一是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勇于创新的企业;二是政府应提供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其中包括政治与经济的稳定、良好的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健全的金融体系、社会的包容、健全的法制、产权保护以及廉洁高效的政府。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何实施产业政策。
2013年03期 No.718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梁红;
从长周期和短周期两个视角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增长前景,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减速是长周期和短周期因素叠加的结果,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低于8%可能会是常态,但改革能通过释放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率。通过反思2009、2010年经济刺激政策造成的影响,指出依靠金融加杠杆方式拉动经济并没有提高投资的效率,反而使中国经济积累了一定的风险,如今在政策收缩时很多企业陷入困境。在现有的资源配置体制和机制下,如果还继续拉动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拉升中国经济整体的杠杆率,不但不能提高经济增长率,而且会加剧资源错配,进一步积累系统风险。
2013年03期 No.718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迅雷;
就中国当前与未来经济增长问题展开议题。用"去库存步入后期,去杠杆还在前中"来概括当前中国经济状况,同时还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今后仍要靠投资来拉动。出于提高我国企业利润率的考虑,最后提出下一轮经济增长首先要进行包括产品创新、打破垄断、放松管制在内的金融改革来推动的观点,并分析改革的逻辑次序。认为改革中需要采取大量增加发债规模的方式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来提高企业业绩;还要进行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国退民进"的金融改革。
2013年03期 No.718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庆;
气候变化与金融危机触发了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秩序的深刻变革,实际上是一场绿色经济的变革。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绿色经济产生的背景是自然资本日益稀缺、社会资本错误利用新技术创新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提出了观念更新、制度建设、绿色技术、产业链环节创新、政府对创新技术的扶植等建议。
2013年03期 No.718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俊生;
针对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文章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根源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通过对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方案的分析,认为美国"财政悬崖"的根本原因是政治问题。美国民主、民选政治、民主体制是导致美国"财政悬崖"产生的根本原因。无论采取基线方案还是替代方案均将对美国经济产生长期和短期的负面影响。连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许是美国联邦政府为解决"财政悬崖"问题而选择的新的切入点。
2013年03期 No.71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季仙华;
对2012年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回顾,认为经济增长逐步由"缓中趋稳"转变"筑底企稳"、经济结构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调整升级、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取得新成效;就世界经济而言,经济增长普遍失速、扭转低迷态势比较困难;欧债危机依然高危,短期内较难有效缓解;国际市场加剧震荡,难以实现平稳运行;外部干扰因素作用叠加,消除不利影响比较困难。应当以科学决策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物价、结构和经济速度之间的关系,始终把稳增长放在重要目标位置,适时、适度加大宏观预调微调力度,扩大国内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3年03期 No.718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