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一鸣;
文章对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及政策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指出了中国宏观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外需收缩、内需增长放缓,并对结构性因素、周期性因素、短期与中长期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调整策略。即逆周期调整仍需急需、内需稳是关键、中期目标应放在重要位置、继续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限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交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进城市化与城镇化的进程。鼓励创新等。
2012年50期 No.71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白重恩;
文章论及的收入分配是指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基于数据调研,认为投资与储蓄率双高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高投资率已导致了低效率的改善,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效率重于增加投资率。降低投资率前提是储蓄率不再增加。造成储蓄率高的原因,是政府与企业部门对储蓄整体增加的贡献较大,居民不消费的原因来自其收入占GDP的比重减少,结构转型、产业内变化与垄断力量致使居民收入占比下降。建议通过要素重新分配、合理分配国有企业利润、社会保障的综合方案、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办法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2012年50期 No.713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如何应对国际规则"课题组;何帆;
中国已经较深程度地融入了现有国际规则体系,并且正在由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国际规则的主动修订者和创设者,正由国际规则中相关优惠规定的受益者,逐渐转变为公共产品的重要提供者。为了更好地应对参与国际规则过程中的挑战,利用国际规则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有必要根据动态性、对称性和综合性三项标准来权衡中国参与国际规则的利弊。同时,对外应针对现行的、改革中的及未来创建的国际规则,分别坚持"权责相适应"、"包容利益"及"差别化的共同责任"等三大原则。
2012年50期 No.713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国学;
在全球生产网络下,产品内分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价值链扩张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关系契约使国际投资治理机制趋于多元化的同时也充满了"动态矛盾"。与全球生产网络下国际投资发展相对应,国际投资协议的内容更加复杂,公共利益也引起了缔约国的关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途径更加多样化。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投资协议应平衡跨国公司利益和公共利益、兼顾规则的一致性和灵活性,同时还应重视投资促进条款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和能力建设。
2012年50期 No.71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培勇;
认为我国处在多重目标宏观经济的定位与选择中,这也正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困境所在。宏观经济调控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瞄准保增长、稳增长的目标即可,而要在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三个目标当中左右逢源。在此背景下,推进结构性减税的改革在广泛程度上获得认同。从结构性减税的规模与结构层面论证了结构性减税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财政赤字的规模与减税和增支之间的分割来确定结构性减税的规模;采取减增值税来减间接税与企业缴纳的税,同时实施降低增值税税率、减税的需求与财政收入形势的现实相对接等措施来推进减税的结构性改革。
2012年50期 No.71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魏尚进;
中国金融改革重点问题主要体现在:"大而不倒"的银行带来的效率损失和不必要的系统风险、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并非解决经常账户不平衡的关键、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规定造成市场扭曲与效率损失、资本账户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人民币还未达到自由兑换的程度。文章认为对这五项重点问题的改革顺序应该进行统畴安排,理论上的最佳顺序首先是进行国内的金融改革,其中包括要解决银行的治理问题,推动汇率的改革和利率的改革。相对要推迟的应该是资本账户的改革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的顺序依次是:"大而不倒"的银行改革、汇率改革、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的改革、放开资本账户的管制改革与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结论是先治理银行业再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
2012年50期 No.713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但从2011年年底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本文回顾了中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从1996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以来,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而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出现小幅、双向浮动,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开始减少,中国国际收支正在向均衡的方向调整,这样,中国经济才有可能走上持续稳定增长之路。
2012年50期 No.71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静;张文彬;
根据台州市中、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用Probit模型和Heckman Probit模型发现资产规模、行业因素和地区因素都显著影响企业银行信贷可得性,小微企业受到银行信贷抑制的概率达到93%。OLS模型和Heckman Twice模型表明银行贷款有助于受到银行信贷抑制企业销售额的提高,但是对未受到银行信贷抑制企业的经营绩效没有影响,不利于银行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
2012年50期 No.713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