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

China Market

本刊特稿

  • 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发展之路

    林毅夫;

    针对中国经济放缓而产生的中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必然的命运,按照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是经济发展成功的秘方。比较优势的制度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因势利导型政府,比较优势的结果是开放经济和后发优势、宏观稳定、高储蓄和高投资。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失败与中国双轨制成功的原因分析,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对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一是深化改革完成向市场体制的转型;二是政府应在产业、技术结构升级中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

    2012年50期 No.713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前沿理论

  • 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盘点及调整策略

    王一鸣;

    文章对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及政策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指出了中国宏观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外需收缩、内需增长放缓,并对结构性因素、周期性因素、短期与中长期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调整策略。即逆周期调整仍需急需、内需稳是关键、中期目标应放在重要位置、继续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限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交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进城市化与城镇化的进程。鼓励创新等。

    2012年50期 No.71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收入分配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白重恩;

    文章论及的收入分配是指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基于数据调研,认为投资与储蓄率双高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高投资率已导致了低效率的改善,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效率重于增加投资率。降低投资率前提是储蓄率不再增加。造成储蓄率高的原因,是政府与企业部门对储蓄整体增加的贡献较大,居民不消费的原因来自其收入占GDP的比重减少,结构转型、产业内变化与垄断力量致使居民收入占比下降。建议通过要素重新分配、合理分配国有企业利润、社会保障的综合方案、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办法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2012年50期 No.713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应如何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如何应对国际规则"课题组;何帆;

    中国已经较深程度地融入了现有国际规则体系,并且正在由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国际规则的主动修订者和创设者,正由国际规则中相关优惠规定的受益者,逐渐转变为公共产品的重要提供者。为了更好地应对参与国际规则过程中的挑战,利用国际规则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有必要根据动态性、对称性和综合性三项标准来权衡中国参与国际规则的利弊。同时,对外应针对现行的、改革中的及未来创建的国际规则,分别坚持"权责相适应"、"包容利益"及"差别化的共同责任"等三大原则。

    2012年50期 No.713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全球生产网络、国际投资协议与经济发展

    李国学;

    在全球生产网络下,产品内分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价值链扩张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关系契约使国际投资治理机制趋于多元化的同时也充满了"动态矛盾"。与全球生产网络下国际投资发展相对应,国际投资协议的内容更加复杂,公共利益也引起了缔约国的关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途径更加多样化。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投资协议应平衡跨国公司利益和公共利益、兼顾规则的一致性和灵活性,同时还应重视投资促进条款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和能力建设。

    2012年50期 No.71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多重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布局下的中国结构性减税

    高培勇;

    认为我国处在多重目标宏观经济的定位与选择中,这也正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困境所在。宏观经济调控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瞄准保增长、稳增长的目标即可,而要在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三个目标当中左右逢源。在此背景下,推进结构性减税的改革在广泛程度上获得认同。从结构性减税的规模与结构层面论证了结构性减税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财政赤字的规模与减税和增支之间的分割来确定结构性减税的规模;采取减增值税来减间接税与企业缴纳的税,同时实施降低增值税税率、减税的需求与财政收入形势的现实相对接等措施来推进减税的结构性改革。

    2012年50期 No.71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金融市场

  • 中国金融改革的五项任务与排序

    魏尚进;

    中国金融改革重点问题主要体现在:"大而不倒"的银行带来的效率损失和不必要的系统风险、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并非解决经常账户不平衡的关键、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规定造成市场扭曲与效率损失、资本账户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人民币还未达到自由兑换的程度。文章认为对这五项重点问题的改革顺序应该进行统畴安排,理论上的最佳顺序首先是进行国内的金融改革,其中包括要解决银行的治理问题,推动汇率的改革和利率的改革。相对要推迟的应该是资本账户的改革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的顺序依次是:"大而不倒"的银行改革、汇率改革、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的改革、放开资本账户的管制改革与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结论是先治理银行业再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

    2012年50期 No.713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经济增长与利率汇率市场化

    王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但从2011年年底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本文回顾了中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从1996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以来,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而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出现小幅、双向浮动,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开始减少,中国国际收支正在向均衡的方向调整,这样,中国经济才有可能走上持续稳定增长之路。

    2012年50期 No.71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小微企业银行信贷抑制:因素、程度与影响——基于浙江台州市的经验研究

    王静;张文彬;

    根据台州市中、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用Probit模型和Heckman Probit模型发现资产规模、行业因素和地区因素都显著影响企业银行信贷可得性,小微企业受到银行信贷抑制的概率达到93%。OLS模型和Heckman Twice模型表明银行贷款有助于受到银行信贷抑制企业销售额的提高,但是对未受到银行信贷抑制企业的经营绩效没有影响,不利于银行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

    2012年50期 No.713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公共政策

  • 政府支出与慈善捐赠的挤出效应研究——基于2003-2010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

    汪大海;刘金发;

    利用2003-2010年的省市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慈善捐赠变化的原因,重点讨论了政府支出与慈善捐赠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与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的"挤出效应"不同,我国政府支出对慈善捐赠存在明显的"挤入效应";社会组织、基金会、私营企业对慈善捐赠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均GDP、15-64岁人口比重等指标对慈善捐赠的影响不显著;国有企业对慈善捐赠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认为我国慈善事业仍然是"国家慈善"多于"社会慈善","富人慈善"多于"全民慈善","应急式慈善"多于"常态化慈善",中国慈善事业有待走向成熟。

    2012年50期 No.713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保障房建设融资创新路径研究

    孙哲峰;

    按计划完成保障房建设成为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核心政策之一,也是平抑房价、确保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要素。在保障房建设的必要性凸显的历史背景下,保障房建设融资面临着拆迁资金匮乏、资金来源单一、后续资产管理乏力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府主导产业基金+商业信托计划的保障房融资路径图,并对土地整理资本化、建设总包单位权益信托化、类REITs平台证券化交易的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段解析。指出了我国当前保障房建设融资创新路径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即建立全价值产业链思路;建立保障房建设信息平台;立法形式保障拆迁户权益;加快资本交易平台的建设。

    2012年50期 No.713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城乡经济

  • 中国城市走绿色繁荣之路的战略路径

    魏后凯;袁晓勐;

    中国迈向城市时代后,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城市品质和城镇化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共同繁荣,走低碳、环保、高效、和谐、安全的绿色繁荣之路。为此,需要全面树立绿色繁荣的理念,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构建绿色经济尤其是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推行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强化绿色管理、考核和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共同繁荣,走低碳、环保、高效、和谐、安全的绿色繁荣之路。

    2012年50期 No.713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比较借鉴

  • 后危机时代的东亚贸易与生产网络的挑战与政策含义

    刘洪钟;杨攻研;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东亚经济遭受严重打击,支撑东亚繁荣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生产网络的局限性在危机中暴露无遗。东亚主要国家依靠财政扩张政策迅速走出危机,但在欧美迟迟难以走出困境和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背景下,东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模式转型不可避免,东亚必须超越现有贸易和生产网络的弊端,否则未来将陷入极大的困境。

    2012年50期 No.713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美都市区生态网络规划的比较研究

    郭建民;

    区域绿道为维系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保障,深受国内外都市区生态问题研究学者关注。运用生态网络理论,通过强化区域关键性生态组分的联系,综合格局与功能的景观可持续性评价,获得中美都市区规划实践的广泛认同,但在功能指向、研究方法、规划管理等方面各有侧重。通过美国新英格兰绿道网与中国珠三角绿道网的比较分析,得出最新的研究趋向。希望对面临同样发展和保护矛盾的都市区绿色空间的规划建设,在思路和研究方法上提供完善的建议。

    2012年50期 No.713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

  • 当前工业经济下行趋势分析与展望

    尹冰清;原磊;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经济整体上处于下行趋势,而且增速下滑的幅度超出了预期。造成工业经济下滑的原因,既有供给层面,也有需求层面。其中,供给层面主要体现为潜在产出增长率的下降。需求层面主要体现为产出缺口为负,而且偏离程度很高。下一阶段,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四个特征:一是工业经济增速将中速企稳;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三是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等重化工业仍将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四是县域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对此,国家应放低工业增速预期,避免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加大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2012年50期 No.713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机制与法制完善

    冯晓青;

    技术创新是我国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既定不移的国家创新战略形式。技术创新与市场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市场是技术创新实现的主战场,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机制。市场为技术创新活动的确定性提供了保障。市场环境、市场机制和市场法制是技术创新正常开展和运行的基础。为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技术创新体系,需要采取对策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环境、市场机制和市场法制。

    2012年50期 No.713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能源战略

  • 关于促进我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景春梅;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成就为世界瞩目,但并网困难使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本文分析了新能源并网难的多种原因,提出了从发展思路、战略规划、体制、政策、技术等多方面解决并网问题的对策,建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采取分散开发和集中开发并举模式,统筹规划新能源开发与电网建设,实施效率优先的补贴政策,提升新能源消纳的技术水平,加快解决困扰新能源发展的这一突出问题。

    2012年50期 No.713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市场

    <正>《中国市场》是1994年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国务院16个部委有关部门联合创办的一本大型周刊。致力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解决方案,持续于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深耕细耘,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方向,关注中国模式经济发展战略的路径探索。包括4大研究方向:"智库研究方向"、"城市研究方向"、"营销研究方向"、"物流研究方向"。《中国市场》所有文章均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国家级数据库、

    2012年50期 No.71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