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

China Market

本刊特稿

  •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郑新立;

    从201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较大;二是我国2011年为抑制通胀所采取的收紧银根的政策,收回过缓。因此,稳增长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此背景下,当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机遇,为此,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着手。

    2012年46期 No.709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前沿理论

  • 当前中国经济困局的主要成因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课题研究组;郭杰;范志勇;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诸多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很多都呈现长期性,它们是影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中、长期因素,短期中难以扭转。同时,本文也从宏观的角度对影响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长、短期因素叠加在一起,它们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得当前我国经济陷于一种相当困难的局面。这种局面决定了中国宏观经济在今天乃至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都将面临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等多重目标。

    2012年46期 No.709 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经济战略的发展阶段与动力方向

    陈炳才;田青;

    中国经济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极是深圳、广东,沿海与珠三角,第二极是长三角,第三极是滨海开发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开发圈。提出要关注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规划效应、产能过剩、宏观调控效应和经济增长三架马车结构转变问题。未来中国经济战略发展的动力是城镇化、政治体制改革,第四经济增长极以及对速度、方式与质量的重点选择。

    2012年46期 No.70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欧洲央行OMT货币政策的动因、机制与潜在影响

    肖立晟;

    2012年第3季度以来,西班牙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国际资本从欧元区大量流出,欧元汇率急剧贬值,市场对欧元出现信心危机。为了抑制市场对欧元崩溃的恐慌心理,欧洲央行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OMT方案成功消除了投资者针对欧元和西班牙国债的恐慌情绪,稳定了整个欧元区的金融市场,为欧元区推进改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然而,欧洲央行直接进入债务国国债市场购买国债,是一种隐性的赤字货币化,实际上是提前实施了欧元区的财政风险分担机制,让整个欧元区国家共同承担国债风险。这预示欧债危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短期风险即将褪去,潜在风险开始从重债国转向欧元区整体经济。

    2012年46期 No.709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基于1978-2009人力资本与FDI视角的实证研究

    章玉贵;宋耀;

    文章通过运用扩展的包含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FDI变量、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对1978-200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因素加以考察,结果表明:(1)1980-1994年,物质资本和FDI对GDP有显著性影响,弹性系数分别约为0.09与0.08,说明1994年以前,资本的扩张和FDI的进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1995年至今,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变动对实际GDP有显著性影响,其弹性系数分别约为0.20和0.61,说明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突出,同一时期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3)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信息、研究开发或创新所引致的规模收益递增、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长等核心内生变量。技术进步的内生化,要求中国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2012年46期 No.709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金融市场

  • 关于中国金融战略的系统思考

    夏斌;

    中国今后的金融战略方向是什么?未来十年,中国金融"要什么"?在转轨过程中,特定的金融领域需要把握哪些东西?这些都必须通盘考虑,要有长远性、战略性的思考。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面临着四大挑战和四大机遇。通过改革,逐步逼近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动态过程是过渡期内中国金融战略的方向。涉外金融的"有限全球化"和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是值得关注的两大方面。

    2012年46期 No.709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论发达国家保险产业并购趋势性特征

    冯晴;

    本文主要讨论发达国家保险产业并购重组趋势性特征,以期为我国保险业并购重组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借鉴。发达国家保险产业并购重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活跃至今并还将持续,具体表现为从行业内开始,扩展到行业外;从国内开始,扩展到国际市场;保险业公司数目呈下降趋势,交易规模日益庞大,市场份额越发集中。同时,保险业的并购扩张又受到各国金融自由化政策制约和管理能力的限制。

    2012年46期 No.709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银行理财业务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

    肖建学;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即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迅速发展,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显著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促进了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水平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加快了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必要规范理财业务发展,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基础。

    2012年46期 No.709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季仙华;齐兰;

    目前,中国经济下行面临多种风险,资本市场相应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造成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严重低效率。中国资本市场之所以低效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性行为演进的结果。文中分析了造成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的根源,以及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根本因素与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各项资本市场改革,以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对于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机制改革,提高我国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

    2012年46期 No.709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的非对称性效应研究

    姚亚伟;

    本文从理论上对流动性风险非对称效应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将外部信息冲击、非交易时长、短期资金供求、股价等因素引入流动性风险的条件方差方程,实证检验了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作用的机理,提出在股市下跌过程中政府进行干预的必要性和倡议机构投资者担当维稳市场流动性的职责。

    2012年46期 No.709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公共政策

  • 以动态人口红利实现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兼议退休年龄与人口红利

    熊必俊;

    当前国内外有些"静态人口红利"论者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把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降低到66.6%以下,总供养比超过50%判定为"人口红利消失"的做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原理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也违背了"人口统计指标有反映一定时点上人口数量及构成情况的静态指标,还反映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口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的过程的动态指标。"的原则,夸大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重性,引起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担心。本文介绍了学术界对"静态人口红利"和"人口红利消失"的质疑,并提出当务之急是要走出"人口红利消失"的误区,主张用笔者提出的"动态人口红利"审视和应对人口老龄的挑战,实现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2012年46期 No.709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慈善捐赠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1997-2011的数据分析

    汪大海;南锐;

    慈善捐赠是慈善事业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具有直接转移财富、缓解收入水平悬殊的功能。本研究基于1997—2011年的慈善捐赠收入和经济增长(GDP)的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慈善捐赠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慈善捐赠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形成了双向正向刺激机制;当滞后期为1年时,二者具有双向因果解释关系。因而,当前阶段需要积极完善慈善捐赠环境,构建慈善捐赠与经济增长均衡发展的动态自动调节机制;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定位慈善捐赠的再分配功能,最大限度发挥慈善捐赠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讲作用。

    2012年46期 No.709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城乡经济

  • 农地流转形式和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研究

    程志强;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农地制度安排将影响农地使用密集型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垂直协调契约安排。中国农地流转形式分为个体农户主导型、村集体主导型和中介组织介入型三大类型,在农地流转主导者身份、农地规模集中程度、流转期限、流转规范程度、信息对称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结合区域特征,给出了上述三种农地流转形式所适用的区域以及相对应的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

    2012年46期 No.709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

  • 201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原因分析及未来影响

    张永军;

    201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下降的态势,但不同品种表现存在差异,近期农产品价格受美国严重干旱影响出现大幅度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求因素;二是美元汇率波动,气候和灾害等因素有时在短期内会影响到部分产品价格。近期从需求因素看,包括欧美经济、日本经济以及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减少,不仅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也导致商品价格呈现下跌趋势。从美元汇率看,作为国际上主要的商品交易、投资和资本品交易的计价货币,美元的汇率波动一般都会造成商品价格的波动。最近美国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QE3与美国干旱等因素相结合,可能会造成大宗商品价格的一波反弹。但由于QE3在年内只能实施4个月的时间,而且从QE3出台到对价格产生影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力度不会很大。从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来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我国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产生明显影响,但对消费价格的影响不是很大。要想在年内扭转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的态势,仍然面临很大困难。

    2012年46期 No.709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研究的严肃性与严谨性,鼓励学术原创精神,本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经《中国市场》(智库版)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自2012年3月刊起,我刊智库文章均采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凡不符合上述要求、一稿多

    2012年46期 No.70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市场

    <正>《中国市场》是1994年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国务院16个部委有关部门联合创办的一本大型周刊。致力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解决方案,持续于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深耕细耘,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方向,关注中国模式经济发展战略的路径探索。包括4大研究方向:"智库研究方向"、"城市研究方向"、"营销研究方向"、"物流研究方向"。

    2012年46期 No.709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