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

China Market

卷首语

  • 危机与救赎

    <正>6月的欧洲一片火热,不仅仅是气温的攀升和世界杯的到来,还有那接连不断、欲罢不能的罢工潮。希腊的债务危机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欧元区其他国家。西班牙首当其冲,公务员抗议降薪冒雨罢工。爱尔兰也岌岌可危。"危机与救赎"再次成为世界经济的头条热门话题。

    2010年24期 No.58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环球

  • 环球

    <正>史上最大节俭计划默克尔宣布了德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财政节俭计划:在未来4年内削减816亿欧元,以缓解德国债务困境,预防像希腊那样的情况发生。默克尔坦承:财政紧缩计划主要通过削减社会福利、大幅裁减政府工作人员和取消税收优惠来实现。此外,

    2010年24期 No.583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争锋

  • 争锋

    <正>周其仁:银行业对货币政策灵活变动应有准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近日在出席中小银行银团贷款高峰论坛时表示,负利率环境会导致信贷需求极其旺盛,但同时也会使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很大挑战。他指出,如果资产质量恶化,用不了多久就会反映到账面上来。为此,他认为,今、明两年要重点解决为应对"保

    2010年24期 No.583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国模式探讨

  • 中国模式及其前景

    姚洋;

    我国经济在过去30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有四个基本要素:社会平等、贤能体制、制度的有效性先于制度的纯洁性、中性政府。但是,中国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实行更广泛的民众政治参与。

    2010年24期 No.583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模式其实是中国“摸式”

    宋圭武;

    所谓模式,就必须是稳定和成熟的发展框架。目前,我们仍在摸索中,仍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发展框架。所以,谈中国模式,为时尚早。也许再过50年,中国的发展才有可能形成一个稳定成熟的框架。

    2010年24期 No.58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构建经济发展目标体系

    梁树广;

    经济发展的目标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的更新,以便更好的衡量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单纯靠GDP衡量是不能真实反映我们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福利水平。

    2010年24期 No.58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有没有“中国模式”?

    秦晖;

    中国模式其实是个比较出来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某一类国家归纳出什么特点,而这些特点我国没有,同时,我国又有一些东西是那些国家都没有的,那大概就是中国模式了。

    2010年24期 No.583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1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国内智库前沿

  • 通胀变异与传统货币政策转型

    王建;

    进入21世纪后,由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所构成的输入型通胀,以及由以粮食为核心的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的结构型通胀,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通胀的主因,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然失效。未来的货币政策应相应改变,通过"货币保增长、财政保稳定",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2010年24期 No.583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广场协议看日元升值的教训及启示

    夏斌;陈道富;

    上世纪80年代在世界经济不平衡的环境下,美日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协调,日本付出了惨痛的教训。这一段历史表明,以汇率调控为主的宏观政策,在调整世界平衡方面仅有短暂的微弱作用,但代价昂贵且不公平。汇率升值对贸易结构有深刻影响,在增长动力减弱的情况下,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泡沫。应把握好金融自由化、宏观政策、监管及改革之间的关系。

    2010年24期 No.583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12年经济二次探底之忧

    谢国忠;

    目前的经济复苏是不可持续的。过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和低利率,将引发另一场危机。这或将在2012年到来。

    2010年24期 No.583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贸易逆差看我国外贸平衡

    白明;

    某种意义上,出现逆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对人民币低估论调的有力回击。不过,对我国这样的对外开放进程尚处于正在进行时的国家来说,如果贸易逆差规模过大,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2010年24期 No.58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本月关注

  • 科学发展观与西部发展战略——以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为例

    杜孝珍;

    新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区。新疆选择何种经济发展战略,对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结构的协调演进至关重要。文章重点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提出实施资源优势转换战略对新疆各级政府的诉求以及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2010年24期 No.58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究

  • 中美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与汇率之争

    赵志君;

    汇率之争与中美两国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密切相关,是中美两国经济结构失衡和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我国可行的对策是,既不承诺贬值,也不承诺升值,让人民币回归浮动汇率的轨道,甚至可以适当扩大浮动范围。

    2010年24期 No.583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低碳经济”压力下的可持续贸易战略调整

    于立新;

    我国传统贸易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出口产品集中在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上。在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必须转变思路,调整政策,以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24期 No.58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世界主要国家不动产税改革经验、教训和借鉴

    孟春;李洺;

    通过梳理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不动产税制改革的实践,总结其基本经验、趋势和教训,以此观照我国不动产保有税制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对相关制度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010年24期 No.58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全国预算透明度动向分析

    冯兴元;

    我国政府财政规模日趋扩大的同时,透明度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提升财政透明度已成地方政府制度竞争工具,也是一种必然趋势,这将有利于打造"责任政府"和公民参与预算过程。但要真正全面提升财政透明度尚需一个过程。而且提升财政透明度不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全部,还需要真正的预算体制改革。

    2010年24期 No.58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建议

    饶毅;施一公;

    我国教育改革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继续坚持普及义务基础教育,把重心放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二要发现和培养特色人才和高水平人才。目前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于发现和培养特色和高水平人才,而通过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可以带动基础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也就可以有利于两个目标。

    2010年24期 No.583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十二五规划

金融战略

  • 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的思考

    郭田勇;

    实行宏观审慎监管的根本原因是:尽管金融机构和企业选择谨慎的个体行为,却仍可能会在整体上造成系统性问题,加大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反映了一个失败的组成性问题——不能仅仅通过使每个金融机构和产品安全而使金融体系安全。正确、全面地建立起宏观审慎框架不仅是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和金融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010年24期 No.58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选择:去美元化

    丁志杰;

    尽管危机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相对稳定,对于稳出口、保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种安排也存在诸多弊端,并给经济管理带来一些难题,有必要择机退出。

    2010年24期 No.583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能源战略

  • 低碳经济战略性思考:世界与中国

    唐方方;宗计川;

    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模式,对全球环境有重大影响,但同时更应该是一个发展问题。低碳经济、温室气体减排是新的国际游戏规则。我国现在需要重视的是:这个新的游戏规则会在哪些方面、何种程度上影响我国。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本文重点从世界各国之间的博弈、我国应该持有的原则和立场以及低碳经济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0年24期 No.583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

    罗勇;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在我国当前社会条件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而进行的复杂的经济社会过程,要通过开放和创新实现产业的超限式跨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全面融入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必须讲求理性,并在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工商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公众的理解和参与、促进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所作为。

    2010年24期 No.583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区域发展

草根战略

  • 美国在绑架世界经济

    邱仰林;

    对我国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把钱投到美国国债比较保险,另外,购买美国国债量可以很大而且在市场上进出都很方便,但现在购买美国国债的量太大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依存度更高这对我国是巨大的风险。

    2010年24期 No.583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史海回眸

  • 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论西方汉学中的“唱盛中国”流派

    卢汉超;

    "唱盛中国"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重新评估中国落后问题的一股新潮流,与西方新闻界、政治学界和史学界长期以来"唱衰中国"形成对照。近年来,西方汉学界有一种倾向,即为已成定论、童叟皆知的"中国落后论"翻案。此派西方学者试图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外交礼仪、人文意识、行政管理等角度,全面修正中国落后论。这种愿望显然与近年来我国的兴旺崛起有直接关系。由于我国近年来飞速而稳定的发展超出了包括许多"中国通"在内绝大部分人的预期和想象,于是,一个重大问题提了出来,即中国的重新崛起以其广度和强度来看,不可能是偶然的,而必定有其长远而深厚的历史原因,唱盛中国流派旨在探明这个历史根源,从而证明中国强大的延续性和合理性。

    2010年24期 No.583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郑辉;

    千百年来,土地兼并一直被视为国之大害,历朝历代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一旦土地向少数人集中,不仅会使国家丧失税源,而且失去土地的农民就会铤而走险,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所以各个朝代对土地问题都特别重视,尽管不能完全杜绝土地兼并,但每隔一个时期,政府都要对土地进行再分配,从而避免土地的过于集中。为了促动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宋代统治者,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2010年24期 No.583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1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以来两次典型的通货膨胀

    肖乐义;

    就像哲学里讲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我国经济找不出一个完全相同的经济时代来作比较,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的2次较高通货膨胀历史来剖析,通胀将是2010年~2011年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个大概率事件。目前日益膨胀的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包括典型的房价泡沫,都是通货膨胀的预演。

    2010年24期 No.583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新书评介

  • 新书评介

    <正>《世界大趋势》作者:(美)奈斯比特,魏平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月定价:36.00元内容简介:据《金融时报》证实,约翰·奈斯比特,最负盛名的《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抽丝剥茧,预见未来——世界未来趋势大师约翰奈斯比特为渴望"洞烛机先"的读者,架构清晰的思

    2010年24期 No.583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市场》智库版

    <正>致力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解决方案持续于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深耕细耘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方向关注中国模式经济发展战略的路途探索《中国市场》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要论述后,由原国家物资部牵头,联合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务院体改委、国家

    2010年24期 No.583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