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何传启;
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人才决定文化创造力,文化创造力决定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竞争力决定文化贸易竞争力,它们共同影响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和文化现代化。提升文化竞争力不能一劳永逸,而是长期任务。
2010年16期 No.575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策;
本轮危机下货物贸易的急剧下滑表明,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持续大幅增长、顺差不断扩大的势头有所减缓,未来我国货物贸易发展必将面临调整。展望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对外贸易将有所恢复。
2010年16期 No.575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承德;
2010年1月下旬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会议是其第四十届年会,又是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走向复苏的转折关头召开的,意义超越以往。此次达沃斯年会显现出诸多重要的信息与政策动向,给人们尤其是各国及各大企业决策者以深刻启示。
2010年16期 No.57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迟福林;
目前,我国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同时也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后危机时代,消费、城市化、公共产品、低碳经济和政府转型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与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2010年16期 No.575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小广;
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使我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但其间也伴随着各种问题,可能遭遇中等国家陷阱。现有发展模式在新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难以继续发挥作用。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变发展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基本思路是:由两个过度依赖转变为两个依靠,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内需的扩大和升级主要依赖于扩大消费需求,同时主要依赖自主创新能力而不是资源、资本的过度投入。
2010年16期 No.575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厉以宁;
要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必须避免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及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贬值。为此,必须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调整外汇储备币种、增加外汇资产等方法用活外汇储备,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2010年16期 No.575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傅勇;
在发达经济体未明显脱离底部之前,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实现了率先复苏,也正先于发达经济体遭遇高通胀的考验,面临宽松政策提前退出的压力。全球政策博弈推迟了货币政策退出的时点。中国经济已率先复苏,通胀形势和流动性局面都要求货币政策更早向中性过渡。未来的政策导向要求宏观调控更加关注资产价格,并引入相应的逆周期机制,抑制金融投机。
2010年16期 No.575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尚希;
分配的变化隐含在经济循环的过程中,只有改变了经济循环,才能改变分配格局。政府调节贫富差距,不应仅仅是说收入分配。贫富差距,有财产意义上的,有收入意义上的,甚至还包括消费意义上的。政府干预贫富差距应从结果转到起点上来,从消费、能力入手。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而参与者的基本能力又不因经济、社会因素而悬殊的情况下,经过市场竞争,即使存在收入、财产上的差距,那也是公平的。这样,政府对分配的干预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可能避免社会两极分化。
2010年16期 No.575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稻葵;
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日本病"的症状,因此,必须进行深刻的体制改革,通过大规模减税、加快城市化启动内需,并迅速扩大资本市场上优良资产的供给,启动国内市场,走出一条大国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杜绝"日本病"。
2010年16期 No.575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鞍钢;
本文作者根据"目标一致法",对2005~2009年国家"十一五"规划进展进行了后期评估。根据对《"十一五"纲要》确定的22个主要定量指标的评估表明,实施总体进展情况是好的,大部分指标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其中有11个指标提前实现2010年的规划目标,但仍有5个关键性指标进展相对滞后,看来2010年可能难以实现。
2010年16期 No.575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永年;
在过去,中国在东盟这个平台上实践"和平崛起"。自贸区的启动再次给中国一个机会,在推进和维持自贸区的同时去发展领导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东盟内的不同声音和不同利益的浮现,并不都是消极的,它们会促使中国看到一个真实的东盟,进而促使中国在满足各方面利益上积累经验。
2010年16期 No.575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巴曙松;王志峰;
论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影响,指出:在后危机时代,结构调整被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而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建设以及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融资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政府融资平台和市政债券仍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应通过规范发展化解地方融资风险。
2010年16期 No.575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党双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行城乡制度并轨,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出城乡分治的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机制,最根本的就是实行城乡制度并轨。
2010年16期 No.575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