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吉春;
对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不仅有利于政府正确制订消费政策,而且有利于企业准确了解居民的消费行为,从而有效进行食品生产与营销决策。对居民消费偏好的定性研究,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但是,对于从定量角度来研究我国居民的消费偏好问题,国内学者还很少涉足。本文选择主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偏好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居民的消费偏好,初步探索了其食品消费的规律。
2006年5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喻慧荣;张林宝;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位于赣东北地区的上饶市依托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使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对健康意义的理解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力图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心理现状的调查分析,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引导居民参与到体育这种休闲活动中来提供借鉴,促进城市居民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现代文明病”的发生,提高人的寿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2006年5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恩福;刘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巨大的国内市场对外国企业形成越来越大的吸引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涌入我国,这些大公司凭借自己的品牌优势、资金实力和雄厚技术,在我国市场上长驱直入,毫不掩饰地对我国企业和品牌发起正面攻击,其市场占有率以10%左右的速度急剧增长。输出品牌,是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最重要的竞争手段。
2006年5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登波;2006年52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越;
自八十年代始,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证券融资规模急剧扩大,创新不断,近两年,这种“证券化”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其中发行债券作为信用融资的主要方式,逐渐取代传统的国际银团贷款融资。我国国际债券融资的实践始于198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市场成功发行了100亿日元的私募债券。自200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颁布至今,已历时5年,但由于该法作为信托的一般性法律规定,对国际债券信托制度并未作明确具体规制。本文试图从国际债券融资的通行做法出发,由国际债券管理制度的标的——国际债券的特性分析入手,对其管理制度的核心——信托制度进行法理研究,分析其既定绩效,就其所涉具体法律阐明自己的观点,对我国海外发行债券法律制度作一探讨。
2006年52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祥红;2006年52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志鑫;
近年来,保姆权益被侵害的案件时有报道,有一个调查统计,有半数以上的保姆受过雇主的侵权。保姆权益受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人们的传统观念对保姆的偏见;保姆不易形成团体力量;保姆权益受损后往往忍气吞声等。据调查,保姆受到雇主侵权主要包括,带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辱骂、殴打、性骚扰、不允许保姆出家门、薪酬低且不定期支付等。本文仅探讨保姆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及合法权益受损后的救济途径。
2006年52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红卫;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犯罪事件频繁发生,犯罪率逐年上升,日益成为干扰校园秩序、社会安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序运行的严重问题,越来越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达到防患于未然,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006年5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泽勇;李大鹏;2006年5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劲;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和谐社会是以良好的公民道德为支撑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
2006年5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琼芳;胡孝昌;李桂莲;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数字化校园中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数字化校园提供了全面的数据采集平台,结合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字空间和共享环境。它是管理科学化的必要前提和基本途径,为学校管理人员提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面向学校的应用服务管理平台。以校园一卡通系统为平台,实现以人为本,并可充分利用银行的金融服务,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2006年5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廖国强;
在国内,仅有少数著名高校通过双语进行教学开展较好,但缺乏对对于双语教学的系统研究,因此这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研究课题。
2006年5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肖竟章;2006年5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庆生;2006年5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兢;2006年52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庆堂;2006年52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斌;
在社会转型期学校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加大,频率加快,涉及领域也在扩大。随着我国高校办学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潮流下,大学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对高校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一些高校在应对SARS突发事件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应急管理经验和方法,加强高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应急管理体系仍是一项关系重大、形势紧迫的任务。如何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消除管理中存在的盲区,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2006年52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孙劲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胡总书记在“八荣八耻”讲话里也说道,要“以诚实守信为荣”。诚信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之一。
2006年52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华;
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要抓住在全党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个契机,立足于加强对现有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中的责任,严把入口,加强培训,强化管理,疏通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整个党员队伍的素质,确保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06年5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邓丽明;易东波;
我国高等教育现已步入大众化阶段,,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如何短期内提高教学质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等方面还差强人意。本文仅就如何运用企业管理中的虚拟组织思想和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建设和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谈点自己的看法。
2006年52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鲁传明;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学评价工作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规模、质量的协调发展。通过评教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可靠的信息;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相对客观评价依据;为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提供参考。
2006年52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欢;2006年5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彭豪;
在科学论述中,“模式”经常被用来泛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模仿着做的标准样式。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课文、学习作文、学习交际,培养语文素养,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过程。这个复杂的过程由一系列的环节和步骤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结构;课堂结构的“标准式样”,便是教学模式。
2006年5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日星;范栋华;
高校实训中心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创新文化,具有校企文化的双重性。实训中心文化价值是追真求实,开拓创新,积极创造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合而为一的教育,并构建技术气氛与学校气氛融为一体的文化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
2006年52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春雨;黄洪旺;梁洪;
伴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过去的“统一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高要求,不少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夕增设适应求职需要的岗位培训和就业指导,以期迅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但这些应急措施往往力不从心,效果不佳。本文拟就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谈几点看法。
2006年52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施华玉;
我国的物流业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物流服务主要还处于较低水平,与国际同行比还有较大差距。
2006年5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苏琴;冷树青;邹菊如;
从西罗马帝国灭亡至资本主义产生,西欧经历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西欧封建制是一种以社会契约关系为基础的,把权利的分配和土地的分配联系起来的等级责任制。本文将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系统方法全面考察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产生条件、性质特点以及逻辑演变,以求通过这一新的视角,取得对西方农业社会的特殊性,尤其是工业社会产生的较好认识。
2006年52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付香平;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并被评论家届定为一部伟大的社会心理小说。以往的评论者们往往都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笔者认为,对《罪与罚》我们不能停留在思想内容层面上的分析,而应深究作者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来描述心理的思想内容和人性中最隐秘的东西。在《罪与罚》中,作者对人物的梦的描写可谓最充分、最全面、最典型。《罪与罚》中的梦境有多处,有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梦,也有斯维得里盖各夫的梦;有拉斯柯尔尼科夫行凶前的梦,也有他在杀死老太婆阿廖娜·伊凡诺夫娜后的梦;有白日梦,也有恶梦。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梦的隐意和梦的材料来源两方面对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杀害老太婆阿廖娜·伊凡诺夫娜前的一次梦境进行意蕴分析。
2006年52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余龙生;
有人说:无江西人不成市场;也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以上两句话,都是进一步了解在中国明清商业史上举足轻重的江西商人与晋商大商帮的这一历史事实。如果把这两个地方性商人集团作个比较,对于我们研究商业史和对现代商业的经营会有所裨益。
2006年52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力;2006年52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汤静清;陈华平;
1931年11月7日,在中央苏区瑞金诞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客观需要,是中国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战争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革命硕果,她的建立和存在,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我们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扩大了党的影响,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以及后来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和组织、管理人才。”
2006年52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钟声;
邓小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深刻分析了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特点,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006年52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欢;刘朋;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革命精神一经形成就开始了同民族精神的互动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革命精神升华为民族精神并向其回归的过程。这一过程虽肇始于战争年代,但并不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终止。社会主义政权在中国建成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精神也可以称作是对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2006年52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熊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党的16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群众路线既是党的宗旨所决定,又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现实需要和根本保证。
2006年52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伟达;2006年52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娣;2006年52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春;
在我国,许多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高度重叠,这些地区区位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但却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我国实施的扶贫战略中,其内容一直局限于农业生产的开发活动,而通过发展传统的农林牧业减缓或消除贫困的优势已不明显。所以在有旅游资源条件的地方发展旅游业是消除贫困的最佳选择,同时还能遏止传统农林牧业对于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因此旅游开发与扶贫的有机结合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不少地区把旅游开发作为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新举措。
2006年52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和平;2006年52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兆祥;雷霆;宋雪琳;2006年52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洁;2006年52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冰;王兴泽;2006年52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寒迪;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这一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2006年52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